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脾胃不和怎么办

2025.01.11 09:39

脾胃不和可通过饮食调节、规律作息、适当运动、中医调理、情绪调节来改善。具体分析如下:

1.饮食调节:饮食对于脾胃健康至关重要。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容易加重脾胃负担,导致脾胃不和的症状加剧。多吃一些健脾和胃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芡实、红枣等。山药具有补脾养胃的功效,可煮粥或炖汤食用;薏米能利水渗湿、健脾止泻;芡实可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红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合理搭配食物,做到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有助于维持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

2.规律作息:规律的作息对脾胃功能的恢复有积极影响。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夜间是脾胃等脏腑进行自我修复的时间,如果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脾胃的正常代谢和运化。一般来说,成年人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同时,中午适当午休片刻,也有助于调养脾胃。良好的作息习惯能够使脾胃气血充足,提高脾胃的运化能力,减轻脾胃不和带来的不适。

3.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像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较为适合。散步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饭后散步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的消化能力。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通过身体的运动和呼吸的调节,能够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脾胃功能。八段锦则融合了呼吸吐纳和肢体运动,对脾胃等脏腑起到按摩和调节的作用。运动时应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运动,一般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即可。

4.中医调理:中医在调理脾胃不和方面有多种方法。中药调理可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进行辨证论治,例如,对于脾胃气虚者,可使用人参健脾丸等药物来健脾益气;对于脾胃虚寒者,小建中汤等方剂有温阳健脾的作用。艾灸也是一种常用的中医调理方法,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位,能够温阳健脾、和胃理气。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艾灸此穴位可调节脾胃功能;中脘穴位于胃脘部,是调理脾胃疾病的重要穴位。按摩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按摩腹部,以同一方向打圈按摩,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脾胃不和。

5.情绪调节:情绪对脾胃功能影响较大。长期的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引起脾胃不和。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学会释放压力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等方式来舒缓情绪。当情绪舒畅时,肝气得以疏泄,脾胃功能也能正常运行。例如,听一些舒缓的古典音乐,能够放松身心,减轻精神压力,从而间接改善脾胃不和的状况。

在改善脾胃不和的过程中,要持之以恒,不能急于求成。饮食、作息、运动、中医调理和情绪调节等方面需要综合进行,任何一方面的忽视都可能影响整体的调理效果。同时,如果脾胃不和的症状较为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