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外耳道异物一般应该怎么办

2025.10.20 17:59

外耳道异物可通过轻柔冲洗清除、使用镊子小心夹取、借助负压吸引器吸出、滴入润滑剂辅助排出或在专业器械下由医生操作取出。具体分析如下:

1.轻柔冲洗清除:适用于无耳道损伤或鼓膜穿孔的情况,使用接近体温的生理盐水或清水,沿外耳道壁缓慢注入,利用水流将异物冲出。操作时需避免水流压力过大,防止损伤耳道皮肤或鼓膜。冲洗后需检查异物是否完全清除,并保持耳道干燥。

2.使用镊子小心夹取:适用于位置较浅且质地坚硬的异物,如小石子或塑料碎片。操作前需明确异物位置,避免盲目夹取造成耳道划伤。镊子尖端需圆钝,夹取时动作轻柔,避免将异物推向深处。若异物难以夹取,应立即停止并寻求专业帮助。

3.借助负压吸引器吸出:适用于细小或松软的异物,如纸屑或昆虫残骸。吸引器头需贴近异物,避免直接接触耳道皮肤,防止负压损伤黏膜。操作时需控制吸力,避免过度吸引导致出血或疼痛。吸引后需检查耳道是否残留异物碎片。

4.滴入润滑剂辅助排出:适用于昆虫类异物,可先滴入植物油或甘油,使昆虫窒息后便于取出。润滑剂需充满外耳道,等待数分钟待昆虫失去活动能力,再通过冲洗或夹取清除。操作时需避免使用刺激性液体,防止引发炎症反应。

5.在专业器械下由医生操作取出:适用于复杂或深部异物,如尖锐金属或嵌入性异物。医生需使用耳镜明确异物位置,选择合适器械如钩针或环形刮匙,在直视下缓慢取出。操作需谨慎,避免损伤耳道或鼓膜,必要时配合局部麻醉减轻不适。

处理外耳道异物时需保持冷静,避免自行用尖锐物品掏挖,防止加重损伤。若出现耳痛、出血或听力下降,应立即就医。操作后需观察耳道情况,避免进水或污染,防止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