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双侧额部硬膜下积液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4.12.31 08:17

双侧额部硬膜下积液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脑萎缩、外伤、炎症、脑脊液循环障碍、肿瘤等。具体分析如下:

1.脑萎缩:脑萎缩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或某些脑部疾病而出现的脑组织体积减小的现象。随着脑实质的萎缩,蛛网膜下腔相对增宽,脑脊液在硬膜下间隙积聚形成积液。老年人较为常见,多是一种慢性的、渐进性的过程。一般针对脑萎缩的基础病因进行干预,如控制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等。

2.外伤:头部受到外伤时,如撞击等,可导致蛛网膜撕裂,使脑脊液流入硬膜下间隙,并且局部的渗血、炎症反应等因素也会阻碍脑脊液的吸收,从而形成硬膜下积液。在急性外伤期,需要根据积液量及患者的症状进行处理,少量积液可能自行吸收,大量积液或引起明显症状时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3.炎症:颅内感染性炎症,例如脑膜炎等,炎症刺激可导致蛛网膜下腔的渗出增加,同时炎症也可能影响脑脊液的正常循环和吸收,使得脑脊液在硬膜下积聚。需要针对感染的病原体进行抗感染治疗,如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等。

4.脑脊液循环障碍:当脑脊液的产生、循环或吸收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时,都可能导致脑脊液在硬膜下异常积聚。例如先天性的脑脊液循环通路畸形,或者颅内占位性病变压迫脑脊液循环通路等。需要明确具体的梗阻部位和原因,可能需要手术解除梗阻或改善脑脊液循环。

5.肿瘤:颅内肿瘤可直接压迫周围组织,影响脑脊液的循环和吸收,同时肿瘤周围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增多,促使硬膜下积液的形成。对于肿瘤引起的硬膜下积液,主要是针对肿瘤进行治疗,如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

在发现双侧额部硬膜下积液后,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头部再次受伤,同时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明确病因,根据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定期进行复查,观察积液量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