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为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妇产科

产后子宫收缩是什么

2025.04.29 08:07

产后子宫收缩是指分娩后子宫通过规律性收缩逐渐恢复到孕前状态的过程。这一生理现象是产后恢复的重要环节,帮助子宫止血并促进恶露排出。

产后子宫收缩主要由激素变化和子宫肌层自发活动驱动。分娩后,体内孕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催产素分泌增加,刺激子宫平滑肌持续收缩。收缩时子宫肌纤维缩短,血管受压闭合,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风险。初期收缩可能伴随明显疼痛,尤其在哺乳时因催产素释放增强而加剧。随着时间推移,子宫体积逐渐缩小,约需6周恢复至孕前大小。收缩强度与频率通常在产后1-2天最显著,随后逐渐减弱。

注意观察恶露变化,若出现大量鲜红色出血或恶露异味需及时就医。宫缩疼痛可通过热敷、轻柔按摩缓解,但避免过度按压腹部。保持充足休息与适度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影响恶露排出。哺乳能促进催产素分泌,有助于子宫复旧。若出现发热、持续剧烈疼痛或子宫压痛,可能提示感染或宫缩异常,需医疗干预。产后42天复查需评估子宫恢复情况,确保无残留胎盘组织或复旧不全。合理饮食与水分摄入对子宫修复至关重要,避免生冷辛辣食物刺激盆腔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