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长期精神抑郁会引起心律失常吗

2024.09.10 18:14

长期精神抑郁有可能引起心律失常。

当一个人长期处于精神抑郁状态时,会对身体产生诸多不良影响。抑郁可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心脏的正常节律在一定程度上受自主神经的调控。自主神经失衡后,可能会使心脏的电活动出现异常,进而引发心律失常。长期精神抑郁往往会伴随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这些会进一步削弱身体的健康状态,间接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而且,精神抑郁状态下,人体会释放出一些应激激素,如儿茶酚胺等,这些激素的长期异常分泌也可能对心脏的正常功能产生干扰,诱发心律失常。同时,长期的精神抑郁还可能削弱人体的免疫系统,使身体更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心脏也可能受累而出现心律失常等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忽视精神状态对心脏健康的潜在影响。对于那些长期精神抑郁的人群,不仅要关注其心理状态的改善和治疗,也需要密切留意心脏方面的状况。要认识到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整体。如果发现有心律失常的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便明确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同时,社会和家庭也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关爱,帮助走出抑郁的阴霾,从而减少因长期精神抑郁而引发心律失常等健康问题的可能性。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共同维护身心健康的平衡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