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什么疾病

2025.10.11 17:41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一种先天性解剖异常,指输尿管走行于下腔静脉后方,导致输尿管受压引发尿路梗阻。该疾病属于罕见的泌尿系统畸形,多数在成年后因症状就诊被发现,少数病例可能终身无症状。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形成与胚胎期下腔静脉发育异常有关。正常情况下,输尿管应位于下腔静脉外侧,但胚胎时期右下主静脉退化不全时,输尿管会被包裹在下腔静脉后方。这种异常解剖关系常引起右侧输尿管梗阻,表现为腰部胀痛、反复尿路感染或血尿。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静脉尿路造影可见特征性的S形输尿管迂曲,CT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输尿管与下腔静脉的异常走行关系。治疗取决于症状严重程度,轻度梗阻可观察随访,明显积水或肾功能损害需手术矫正,常见术式包括输尿管离断吻合术或腹腔镜下输尿管复位术。

该病需与输尿管结石、肿瘤等引起的梗阻鉴别。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评估肾积水情况,监测肾功能变化。妊娠期妇女因生理性肾盂扩张可能加重原有梗阻,需加强产前监测。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憋尿,出现发热、腰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长期随访中若发现输尿管狭窄或肾功能进行性下降,需考虑再次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