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兮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呼吸内科

结核病由什么引起

2025.03.11 11:56

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专性需氧菌,主要侵犯肺部,但也可累及身体其他部位,如淋巴结、骨骼、肾脏和脑膜等。这种细菌通过空气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将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释放到空气中,他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可能被感染。结核病的传播与感染者的传染性、接触的密切程度以及环境通风情况密切相关。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人体免疫系统会试图控制细菌的繁殖,形成肉芽肿。在免疫系统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细菌可能被限制在局部,形成潜伏性结核感染,感染者不表现出症状,也不具有传染性。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如因营养不良、糖尿病、HIV感染或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潜伏的结核分枝杆菌可能重新活跃,导致活动性结核病。活动性结核病的典型症状包括持续咳嗽、咳痰、发热、盗汗、体重减轻和乏力等。若不及时治疗,结核病可能对肺部造成永久性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结核病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治疗感染者,以及改善生活条件和卫生环境。卡介苗接种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手段,尤其对儿童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对于潜伏性结核感染者,预防性治疗可以降低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在治疗结核病时,必须遵循规范的抗结核治疗方案,通常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疗程长达6个月或更长时间。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避免中断治疗,以防止耐药性结核病的产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降低结核病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