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血压低的原因和危害有哪些

2024.11.27 15:55

血压低可能由生理因素、药物因素、疾病因素、营养缺乏、体位改变等原因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生理因素:一些健康人群本身血压就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年轻女性、体型瘦弱者。这与体质有关,身体的代谢率相对较低,心脏泵血力量较弱,血管弹性较好等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血压处于较低范围。这类人群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均衡饮食等。

2.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能导致血压降低。例如,降压药使用过量是常见原因,患者在自行调整降压药剂量时,可能没有遵循医嘱,过量服用,从而使血压降得过低。还有一些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如抗抑郁药等,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对血压的调节机制,导致血压下降。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定期监测血压,若发现血压异常降低,应及时就医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3.疾病因素:多种疾病可引发低血压。像心脏疾病,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使心脏输出血量减少,进而导致血压降低。内分泌疾病中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会影响体内激素平衡,导致血管收缩功能异常,血压下降。另外,严重的感染如败血症,细菌产生的毒素会干扰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血管扩张,血压降低。对于由疾病引起的低血压,关键在于治疗原发病,随着原发病的改善,血压也会逐渐趋于稳定。

4.营养缺乏:长期营养摄入不足会引起低血压。当身体缺乏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素时,会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导致贫血,使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身体各器官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供应,心脏为了代偿会加快跳动,但仍然可能无法维持正常血压。另外,缺乏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会使身体虚弱,肌肉力量不足,包括心肌力量,也会影响血压。改善这种情况需要调整饮食结构,保证摄入富含各种营养素的食物,如肉类、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

5.体位改变:体位性低血压较为常见,主要是由于突然改变体位,如从卧位突然变为站立位时,身体的血液会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半身聚集,而自主神经系统不能及时有效地调节血管收缩和心脏泵血功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血压暂时下降。老年人、长期卧床者或服用某些药物如降压药、抗帕金森病药等的人群更容易发生。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在改变体位时应尽量缓慢,避免突然站起或坐起,平时可适当增加体育锻炼以增强血管的调节能力。

低血压的危害不容小觑。长期低血压会导致身体各器官供血不足,影响器官的正常功能。大脑供血不足时,会出现头晕、眩晕、视力模糊、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晕厥,增加跌倒受伤的风险。心脏供血不足可能引起心悸、胸闷等不适,长期可影响心脏功能。肾脏供血不足会影响肾脏的滤过和排泄功能,对身体健康产生诸多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