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动脉硬化如何自我检测

2025.03.24 17:51

动脉硬化可通过观察身体症状、测量血压、检查血脂水平、评估生活习惯、进行影像学检查等方式自我检测。具体分析如下:

1.观察身体症状:动脉硬化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胸痛、头晕、肢体麻木、视力模糊等表现。这些症状与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的供血不足有关。日常生活中,若频繁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活动后加重,需警惕动脉硬化的可能。注意症状的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及伴随表现,有助于初步判断病情。

2.测量血压:高血压是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定期测量血压可了解血管健康状况。正常血压应低于140/90mmHg,若多次测量结果偏高,提示可能存在动脉硬化风险。居家可使用电子血压计,选择安静环境,保持坐姿,测量前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波动,以确保结果准确。

3.检查血脂水平:高血脂是动脉硬化的主要诱因之一。通过血液检查可了解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提示动脉硬化风险增加。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血脂检查,尤其是中老年人群或有家族史者。

4.评估生活习惯: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缺乏运动、高脂饮食等均可加速动脉硬化进程。通过自我评估日常饮食结构、运动频率、吸烟饮酒情况等,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动脉硬化风险。建议保持均衡饮食,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坚持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5.进行影像学检查:超声、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可直接观察血管壁厚度、斑块形成及血流情况,是诊断动脉硬化的可靠方法。若自我检测发现异常,建议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建议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早期发现和干预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除上述自我检测方法外,定期体检、控制体重、管理情绪等也有助于维护血管健康。若怀疑存在动脉硬化,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