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可经输血传播的病原体有

2025.08.19 16:15

可经输血传播的病原体主要包括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这些病原体在输血过程中可能通过受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传播给接受者,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了解这些病原体的种类及其传播途径,对于保障输血安全至关重要。

常见的可经输血传播的病毒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西尼罗河病毒等。HIV是一种导致艾滋病的病毒,感染后可通过血液、精液等体液传播,严重影响免疫系统。HBV和HCV则主要影响肝脏,可能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除了病毒,某些细菌也可以通过输血传播,如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这些细菌可能导致严重的感染和败血症。寄生虫如疟原虫和利什曼原虫也可通过输血传播,造成相应的疾病。由于这些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多样且潜在危害大,因此在血液采集、检测和输血过程中必须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

在进行输血时,需特别注意血液的来源和检测。所有献血者都应经过严格筛查,以确保其血液不携带可传播的病原体。现代医学技术已发展出多种检测手段,可以在献血后对血液进行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检测,从而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输血前应仔细核对血型,确保血液的匹配,以避免因不匹配引发的免疫反应。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有多次输血史、感染史或其他相关疾病的人群,需特别关注其健康状况,定期进行检查。保障输血安全不仅依赖于先进的检测技术,还需要全社会对献血和输血安全的重视与配合。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可经输血传播病原体的风险,保护接受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