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伟雁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产科

产妇便秘如何治疗

2025.04.10 08:07

产妇便秘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适量运动促进肠道蠕动、保持充足水分摄入、使用温和的缓泻药物以及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来缓解。具体分析如下:

1.调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产妇在产后容易出现便秘,主要原因是肠道蠕动减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可以有效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建议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膳食纤维能够增加粪便体积,软化粪便,使其更容易通过肠道。纤维还能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生长,改善肠道环境。但需注意,增加纤维摄入时应逐步进行,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导致腹胀或不适。

2.适量运动促进肠道蠕动:产后适量运动有助于恢复身体机能,促进肠道蠕动。建议产妇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或瑜伽。运动能够刺激肠道肌肉收缩,加速粪便在肠道中的移动。运动还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身体代谢功能,有助于缓解便秘。但需注意,运动强度应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调整,避免过度劳累。

3.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水分摄入不足是导致便秘的常见原因之一。产妇应确保每日摄入足够的水分,建议每天饮用8-10杯水。充足的水分能够软化粪便,使其更容易通过肠道。水分还能帮助维持肠道内的润滑环境,减少排便时的疼痛感。产妇在哺乳期间尤其需要注意水分摄入,因为哺乳会增加身体对水分的需求。

4.使用温和的缓泻药物:在饮食和运动调整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温和的缓泻药物。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长期依赖。缓泻药物能够刺激肠道蠕动,帮助排便。但需注意,选择药物时应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泻药,以免对肠道造成损伤。使用药物时应遵循医嘱,避免过量使用。

5.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有助于预防和缓解便秘。建议产妇每天固定时间进行排便,即使没有便意也应尝试。规律的排便习惯能够帮助肠道形成条件反射,提高排便效率。排便时应避免过度用力,以免造成肛门损伤。产妇在排便时可以选择舒适的姿势,如使用脚凳抬高双脚,有助于放松肛门肌肉,减少排便时的疼痛感。

产妇便秘的缓解需要综合考虑饮食、运动、水分摄入、药物使用和排便习惯等多个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调整,可以有效改善便秘症状,提升产妇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