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经常便秘要做哪些检查

2025.02.15 09:02

经常便秘可做直肠指诊、粪便常规检查、肠镜检查、胃肠传输试验、排粪造影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直肠指诊:直肠指诊可直接触及直肠内有无肿物、狭窄等异常情况,还能了解肛门括约肌的功能状态。对于因直肠肿物、肛门狭窄等导致的便秘有重要的诊断意义。若指诊发现直肠内有硬块,可能提示直肠癌等疾病;若感觉肛门括约肌紧张度异常,可能与盆底肌功能障碍有关,有助于初步判断便秘的病因。

2.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常规检查能观察粪便的形状、颜色、有无脓血等。干结的粪便可能提示水分摄入不足或肠道吸收功能异常。若发现粪便中有白细胞、红细胞或潜血阳性,可能存在肠道炎症、溃疡或肿瘤等疾病,有助于从粪便的特征方面寻找便秘的原因。

3.肠镜检查:肠镜检查可直接观察从直肠到回盲部的肠道黏膜情况。能发现肠道内的炎症、息肉、肿瘤等病变。例如,肠道息肉可能会阻塞肠道,影响粪便的正常通过从而导致便秘;肠道肿瘤也会引起肠腔狭窄,造成排便困难。通过肠镜检查可以明确肠道内部的病变情况,为便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4.胃肠传输试验:胃肠传输试验主要用于评估全胃肠的传输功能。患者口服标记物后,通过定时拍摄腹部X线片来观察标记物在胃肠道内的运行情况。如果标记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提示胃肠传输功能减慢,可能是由于肠道蠕动功能减弱等原因引起的便秘,有助于判断便秘是否与胃肠动力不足有关。

5.排粪造影检查:排粪造影检查是通过向患者直肠内注入造影剂,然后在患者排便过程中进行X线动态观察。可以清晰地显示直肠、肛管的形态结构以及排便过程中的功能变化。比如可以发现直肠前突、直肠黏膜脱垂、盆底肌痉挛综合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便秘,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

在进行这些检查之前,患者应向医生详细告知自己的病史、症状、饮食习惯等信息。检查前需遵循医生的指导做好准备工作,如肠镜检查前需进行肠道清洁准备等。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出现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