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胆结石引起肝功能异常是什么原因

2025.01.02 14:38

胆结石引起肝功能异常主要有胆囊管梗阻、胆管炎、胆源性肝脓肿、胆汁性肝硬化、胆管癌。具体分析如下:

1.胆囊管梗阻:胆结石可能会阻塞胆囊管,导致胆汁排出不畅。胆汁淤积在胆囊内,压力升高,胆汁可反流至肝内胆管,影响肝细胞的正常代谢,从而引起肝功能异常。这种情况下,解除胆囊管的梗阻是关键,如通过手术取出结石或采用内镜下取石等方法,恢复胆汁的正常排泄通道,肝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

2.胆管炎:胆结石容易引发胆管炎。炎症刺激胆管壁,可导致胆管黏膜充血、水肿,影响胆汁的正常流动。同时,炎症因子可通过胆管周围的血管等途径影响肝脏,造成肝功能损害,表现为转氨酶、胆红素升高等。治疗胆管炎需要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如根据病情选用头孢菌素类等药物,待炎症消退后,肝功能有望改善。

3.胆源性肝脓肿:胆结石长期存在,细菌可随胆汁进入肝脏,引发肝脓肿。肝脓肿会破坏肝脏组织,影响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在脓肿形成过程中,肝脏局部会出现炎症反应、组织坏死等情况,导致肝功能指标异常。对于胆源性肝脓肿,除了使用敏感抗生素外,可能还需要进行脓肿穿刺引流等操作,以减轻肝脏的损害。

4.胆汁性肝硬化:长期的胆汁淤积,可逐渐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由于胆汁排泄障碍,胆汁中的胆盐等成分在肝内蓄积,对肝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进而导致肝纤维化。随着病情进展,肝脏正常结构被破坏,肝功能严重受损。对于胆汁性肝硬化,在早期可尝试药物治疗以改善胆汁淤积情况,如使用熊去氧胆酸等,但到晚期可能需要考虑肝移植等治疗手段。

5.胆管癌:胆结石长期刺激胆管黏膜,可能会诱发胆管癌。胆管癌会直接侵犯肝脏组织,影响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肝功能异常。胆管癌的治疗较为复杂,根据病情可采用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方法,但总体预后较差。

在胆结石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便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规律,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减少胆结石发作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