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川崎病和猩红热怎么鉴别

2025.08.21 17:54

川崎病和猩红热是两种临床表现部分相似的疾病,但病因、治疗及预后差异显著,需通过病史、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综合鉴别。

川崎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全身性血管炎,主要累及婴幼儿,典型表现为持续高热、结膜充血、口唇皲裂、草莓舌、手足硬肿及多形性皮疹,后期可能出现指端脱皮。冠状动脉病变是其严重并发症。猩红热则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多见于儿童,特征为发热、咽痛、杨梅舌、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伴瘙痒,疹退后可见脱屑。两者均可出现草莓舌和皮疹,但猩红热皮疹为细砂纸样,压之褪色,而川崎病皮疹形态多样且无瘙痒。实验室检查中,猩红热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ASO滴度增高,而川崎病以炎症指标CRP、ESR显著升高、血小板后期增多为特点,链球菌检测阴性。

鉴别时需注意发病年龄、热程及伴随症状。川崎病热程通常超过5天,对抗生素无效,而猩红热发热初期对抗生素敏感。川崎病需警惕心脏超声显示的冠状动脉扩张,猩红热则需关注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或风湿热等并发症。治疗上,川崎病需及时使用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猩红热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误诊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川崎病延误治疗会增加冠状动脉损伤风险,猩红热未规范抗菌易引发传播或并发症。临床需结合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谨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