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吃海鲜为什么会造成下消化道出血

2024.12.03 11:23

吃海鲜造成下消化道出血可能与过敏反应、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食物不耐受、原有肠道疾病被诱发等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过敏反应:海鲜中含有的某些蛋白质可能会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当过敏发生时,身体的免疫系统会过度反应,释放如组胺等物质,这些物质可导致肠道黏膜充血、水肿,严重时血管通透性增加,引发下消化道出血。对于有海鲜过敏史的人群,应避免食用海鲜。

2.细菌感染:海鲜如果保存不当或未煮熟,可能携带大量细菌,如副溶血性弧菌等。这些细菌进入肠道后大量繁殖,可引发肠道炎症,炎症刺激肠道黏膜,使黏膜破损出血。在食用海鲜时,要确保海鲜来源正规、新鲜,并且充分煮熟。

3.寄生虫感染:部分海鲜可能携带寄生虫,如异尖线虫等。当人食用了含有寄生虫的海鲜后,寄生虫在肠道内寄生、移行,可损伤肠道黏膜和血管,从而导致下消化道出血。应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海鲜。

4.食物不耐受:有些人可能存在乳糖不耐受类似的海鲜不耐受情况。食用海鲜后,身体无法正常消化代谢其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肠道黏膜受到不良影响,进而引起出血。如果怀疑有食物不耐受,可进行相关检测并避免食用不耐受的海鲜种类。

5.原有肠道疾病被诱发:如果本身患有肠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海鲜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刺激肠道,诱发疾病发作或加重病情,导致肠道黏膜溃疡加重、血管破裂出血。这类患者在食用海鲜时需谨慎,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

在食用海鲜时,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新鲜海鲜,烹饪时确保熟透,对于有过敏史或肠道疾病的人群更要谨慎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