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皮肤性病科

着色性干皮病是怎么回事

2025.03.18 09:24

着色性干皮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对紫外线极度敏感,容易引发皮肤癌变。该病由基因突变引起,导致DNA修复机制缺陷,无法有效修复紫外线造成的损伤。患者通常在婴幼儿期或儿童期出现症状,表现为皮肤干燥、色素沉着、雀斑样皮疹等,严重时可能发展为皮肤癌、眼部病变甚至神经系统异常。

着色性干皮病的发病机制与DNA修复基因的突变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人体细胞能够通过核苷酸切除修复机制修复紫外线引起的DNA损伤。着色性干皮病患者由于相关基因突变,导致修复功能丧失或减弱,使得紫外线损伤的DNA无法被有效修复,进而引发细胞突变和癌变。该病分为多种亚型,不同亚型涉及的基因突变不同,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也有所差异。除了皮肤病变,患者还可能出现眼部症状,如畏光、结膜炎、角膜溃疡等,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神经系统异常,如智力障碍、运动失调等。

对于着色性干皮病患者,日常生活中需特别注意避免紫外线暴露。患者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在阳光强烈的时段。外出时需穿戴防护衣物,如长袖衣物、宽边帽、太阳镜等,并使用高倍数防晒霜。居住环境也应采取防护措施,如安装防紫外线玻璃、使用遮光窗帘等。患者需定期进行皮肤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皮肤癌变。对于已经出现皮肤癌的患者,需及时进行手术切除或其他治疗。由于该病具有遗传性,家族中有病史的人群应进行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以评估患病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