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病毒性肝炎会引起糖尿病吗

2025.08.19 16:16

病毒性肝炎确实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肝脏受到病毒感染后,可能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从而导致血糖水平的异常,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病毒性肝炎主要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其中乙型和丙型肝炎与糖尿病的关系尤为密切。肝脏在代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负责调节血糖水平。当肝脏受到病毒感染时,可能会导致肝细胞的损伤和功能障碍,进而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分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也被认为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有关,可能通过引起慢性炎症和改变脂质代谢来影响糖代谢。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除了关注肝脏健康外,也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糖尿病问题。

在关注病毒性肝炎与糖尿病关系的同时,预防和管理措施也显得尤为重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降低糖尿病的风险。定期体检,尤其是肝功能和血糖水平的监测,可以帮助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于已确诊的病毒性肝炎患者,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肝功能和血糖水平,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疫苗接种也是预防某些类型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措施,尤其是甲型和乙型肝炎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进而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可能性。关注肝脏健康和血糖水平,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将有助于降低病毒性肝炎引发糖尿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