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总胆红素偏高得黄疸可能性大不大

2024.11.19 09:21

总胆红素偏高得黄疸的可能性较大。

总胆红素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当总胆红素偏高时,通常意味着胆红素代谢出现了异常。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如果总胆红素升高到一定程度,超出了正常范围,就可能出现黄疸现象。例如,新生儿由于肝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胆红素代谢能力有限,一旦总胆红素偏高,很容易出现新生儿黄疸。在成人中,一些肝脏疾病如肝炎、肝内外胆管结石等,会影响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等过程,导致总胆红素升高,进而引发黄疸。溶血性疾病使红细胞大量破坏,间接胆红素生成过多,也会造成总胆红素偏高而引发黄疸。

总胆红素偏高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已经得了黄疸。一些生理因素也可能导致总胆红素暂时偏高,如剧烈运动、饮酒、过度疲劳等,在这些因素去除后,总胆红素可能会恢复正常。而且,总胆红素偏高的程度不同,对是否出现黄疸以及黄疸的严重程度也有影响。如果发现总胆红素偏高,应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如进行肝功能检查、腹部超声等,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饮酒、熬夜等不良习惯,减少肝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