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深静脉血栓是什么原因

2024.12.31 08:17

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有血流缓慢、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肥胖、恶性肿瘤这5项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血流缓慢:血流缓慢时,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容易在血管内沉积,进而形成血栓。例如长期卧床、久坐不动等情况,下肢静脉回流受阻,血流速度减缓。预防上,应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时活动肢体,如久坐时定时起身走动,卧床时可进行简单的下肢屈伸运动。

2.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内皮受损后,内皮下的胶原纤维暴露,会激活凝血系统,促使血小板聚集黏附,从而启动血栓形成过程。像手术、外伤、静脉穿刺等都可能损伤血管内皮。在进行医疗操作时要尽量减少血管内皮的损伤,提高操作技术的精准性。

3.血液高凝状态:某些疾病如抗磷脂综合征、凝血因子基因突变等可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这种状态下血液容易凝固形成血栓。对于存在血液高凝风险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进行血液相关指标的监测。

4.肥胖:肥胖者体内脂肪堆积,会对血管造成压迫,影响静脉回流,同时肥胖往往伴随着血脂异常、血液黏稠度增加等情况,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增加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减轻体重是关键,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来控制体重。

5.恶性肿瘤:肿瘤细胞可释放促凝物质,导致机体凝血功能异常,而且肿瘤患者常常因为疾病本身或治疗需要而活动减少。肿瘤患者要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活动,同时针对肿瘤进行有效的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度运动,合理饮食,戒烟限酒。如果存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应提高警惕,一旦出现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