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兮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呼吸内科

单肺通气非通气侧肺出现萎陷不良

2025.01.07 17:53

单肺通气是一种常用于胸外科手术和急救医学的技术,旨在通过控制气道,减少对肺部的通气,从而降低手术或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风险。在单肺通气过程中,非通气侧的肺部可能会出现萎陷现象,这种情况不仅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还可能导致术后恢复不良。

在单肺通气的情况下,通气侧的肺部承担了全部的气体交换功能,而非通气侧由于缺乏通气,可能会因为重力、肺泡内压的变化以及缺乏气体流动而逐渐萎陷。萎陷的肺组织会导致肺泡塌陷,进而影响氧气的摄取和二氧化碳的排出,最终可能导致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非通气侧的肺部萎陷还可能引发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在进行单肺通气时,医务人员需要密切监测非通气侧肺部的状态,及时采取措施以防止其萎陷。

在实施单肺通气时,医务人员应注意保持患者的体位,尽量避免非通气侧肺部受到压迫,确保气道通畅。同时,定期进行肺部的物理治疗,如叩击、拍背等,以促进非通气侧肺部的排痰和通气。适时进行支气管镜检查,以评估非通气侧的肺部状况,必要时可考虑进行支气管扩张治疗。对于高风险患者,术前应进行充分的评估,制定个性化的通气策略,确保在单肺通气过程中尽量减少非通气侧肺部的萎陷风险。术后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及时识别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非通气侧肺部萎陷的发生率,提高单肺通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