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什么是胆囊壁间结石

2025.01.07 17:53

胆囊壁间结石是指在胆囊壁内形成的结石,通常与胆囊内的胆汁成分、胆囊的运动功能以及胆囊壁的结构变化有关。这种结石可能会导致胆囊炎、胆道梗阻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胆囊壁间结石的形成机制较为复杂,主要与胆汁中的胆固醇、胆盐和胆色素的浓度变化有关。当胆汁中的胆固醇过饱和时,胆固醇会沉淀并逐渐形成结石。胆囊的运动功能减弱也会导致胆汁滞留,进一步促进结石的形成。胆囊壁的炎症、增生等病理变化也可能为结石的形成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临床上,胆囊壁间结石常常伴随胆囊炎、胆管炎等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在影像学检查中,超声波和CT扫描可以有效地帮助诊断胆囊壁间结石,显示结石的大小、数量及其对周围组织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胆囊壁间结石的发生至关重要。首先,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纤维素的水果和蔬菜,有助于维持胆汁的正常成分,降低结石形成的风险。其次,保持适量的运动,促进胆囊的正常收缩,防止胆汁滞留。定期体检,尤其是有胆囊疾病家族史或肥胖、高血脂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超声检查,早期发现潜在问题。若出现右上腹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对于已经确诊的胆囊壁间结石患者,医生可能会根据结石的大小、数量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建议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了解胆囊壁间结石的相关知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其发生的风险,维护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