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正常人夜间猝死怎么办

2025.03.24 17:51

正常人夜间猝死应迅速进行心肺复苏、及时拨打急救电话、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随意移动患者、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具体分析如下:

1.迅速进行心肺复苏:夜间猝死时,心肺复苏是抢救生命的关键步骤。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以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按压频率应保持在每分钟100至120次,按压深度为5至6cm。人工呼吸时,每次吹气时间应持续1秒,确保胸部有明显起伏。心肺复苏应持续进行,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

2.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发现夜间猝死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电话中,清晰描述患者状况、所在位置和已采取的急救措施。保持电话畅通,以便急救人员随时联系。同时,安排人员在路口或明显位置等待急救车,确保急救人员能迅速找到现场。

3.保持呼吸道通畅:夜间猝死患者可能出现呼吸道阻塞,需立即采取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清理口腔和鼻腔内的异物。如有呕吐物,应及时清除,避免误吸。必要时,可使用口咽通气道或鼻咽通气道辅助通气,确保氧气能顺利进入肺部。

4.避免随意移动患者:夜间猝死患者可能存在骨折、内出血等潜在伤害,随意移动可能加重伤情。除非环境极度危险,否则应尽量避免移动患者。如需移动,应使用担架或硬板,保持患者身体平直,避免扭曲或弯曲。移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确保安全。

5.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夜间猝死患者生命体征可能随时发生变化,需密切观察。注意患者呼吸、心跳、瞳孔反应和皮肤颜色等变化。如发现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如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应继续保持观察,防止再次发生猝死。同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夜间猝死是一种突发性、致命性的疾病,预防和早期识别至关重要。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对于有猝死家族史或高危人群,应加强监测和预防措施,降低猝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