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春红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妇产科

卵泡检测是怎么做的

2025.04.16 09:51

卵泡检测通过超声观察卵泡发育、激素水平测定评估卵泡功能、基础体温监测间接判断排卵、宫颈黏液检查分析生育周期、腹腔镜检查直接观察卵泡状态。具体分析如下:

1.超声观察卵泡发育:通过阴道或腹部超声动态监测卵泡大小、数量及形态变化,通常在月经周期第8-10天开始,每隔2-3天检查一次,直至排卵。超声可清晰显示卵泡直径增长至18-25毫米时提示成熟,同时观察子宫内膜厚度是否同步增厚,为临床判断排卵时机提供依据。

2.激素水平测定评估卵泡功能:抽取静脉血检测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雌激素等激素水平,结合超声结果分析卵泡发育质量。激素峰值出现通常预示排卵即将发生,若激素异常可能提示多囊卵巢综合征或卵巢功能减退等问题。

3.基础体温监测间接判断排卵:每日晨起静息状态下测量体温并记录,排卵后孕激素升高会导致基础体温上升0.3-0.5℃,持续12-14天。该方法成本低但易受睡眠、疾病等因素干扰,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4.宫颈黏液检查分析生育周期:排卵期雌激素增加会使宫颈黏液变得稀薄透明、拉丝度增强,通过观察黏液性状变化推测排卵时间。此方法简便但主观性强,需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以提高准确性。

5.腹腔镜检查直接观察卵泡状态:在全身麻醉下于腹部打孔插入内窥镜,直观查看卵巢表面卵泡形态及排卵痕迹。该方法创伤性较大,通常用于不孕症患者排查输卵管粘连或子宫内膜异位等病因。

卵泡检测需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方法,多数情况下联合超声与激素检测可精准评估排卵功能。检查结果有助于指导受孕时机或诊断生殖内分泌疾病,实施过程中需注意操作规范以减少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