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诊断性刮宫是如何操作的

2025.04.16 11:04

诊断性刮宫是通过扩张宫颈后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检查、操作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术前需排空膀胱并消毒外阴阴道、术中可能使用局部麻醉或静脉麻醉减轻疼痛、术后需观察出血情况并预防感染。具体分析如下:

1.通过扩张宫颈后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检查:诊断性刮宫的首要步骤是扩张宫颈,通常使用宫颈扩张器逐步扩大宫颈口,以便刮匙能够进入宫腔。刮匙沿宫壁轻轻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获取的样本送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操作需轻柔以避免穿孔,刮取范围通常包括宫底、前后壁及两侧角部,确保取材全面。

2.操作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诊断性刮宫属于侵入性操作,严格无菌是避免感染的关键。手术室需消毒,医护人员穿戴无菌手套及手术衣,器械需高温或化学灭菌。患者外阴阴道需用碘伏等消毒液彻底清洁,铺无菌巾单,减少病原体侵入宫腔的风险。

3.术前需排空膀胱并消毒外阴阴道:术前准备包括嘱患者排空膀胱,避免术中误伤。消毒范围从外阴至阴道穹窿,顺序由内向外,避免重复污染。消毒后放置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再次用碘伏消毒宫颈及阴道,确保操作区域清洁。

4.术中可能使用局部麻醉或静脉麻醉减轻疼痛:宫颈神经分布密集,扩张宫颈及刮宫可能引起疼痛。局部麻醉常用利多卡因宫颈旁阻滞,静脉麻醉适用于疼痛敏感者。麻醉后需监测生命体征,确保安全。

5.术后需观察出血情况并预防感染:刮宫后阴道出血通常持续数天,量应逐渐减少。术后需卧床观察1-2小时,确认无大出血或剧烈腹痛。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避免盆浴及性生活2周,减少逆行感染风险。

诊断性刮宫是妇科常用的检查手段,操作规范性与术后护理直接影响患者恢复。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可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风险,确保诊断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