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做了介入手术后又出现脑出血是怎么回事

2024.12.31 08:17

做了介入手术后又出现脑出血可能是凝血功能异常、血压波动、血管再通损伤、血管畸形未处理完全、术后感染等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凝血功能异常:介入手术可能会影响机体的凝血状态。手术中使用的抗凝药物或者患者自身凝血因子的改变等都可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如果凝血时间过长,就容易引发脑出血。在介入手术前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根据指标调整抗凝药物的使用剂量,必要时补充凝血因子以纠正凝血异常状态。

2.血压波动:介入手术后患者的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血压容易出现波动。血压过高时,会增加脑血管的压力,导致血管破裂出血。术后应严格控制患者的血压,对血压进行实时监测。对于高血压患者,要确保降压药物的合理使用,将血压维持在稳定的范围内,避免血压的急剧升高或降低。

3.血管再通损伤:介入手术旨在使堵塞或狭窄的血管再通。在这个过程中,血管壁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内皮下的胶原纤维暴露,容易激活凝血系统并吸引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的同时也可能导致血管壁的薄弱部位破裂出血。手术操作过程中需要尽可能轻柔,减少对血管壁的不必要损伤。术后可使用一些保护血管内皮的药物,促进血管内皮的修复。

4.血管畸形未处理完全:如果患者本身存在血管畸形,而介入手术未能完全处理畸形血管,残留的畸形血管依然存在破裂出血的风险。术前需要通过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如脑血管造影等,准确评估血管畸形的范围和结构。如果发现手术未完全处理,可能需要再次进行手术或者采用其他治疗方法,如开颅手术等,彻底解决血管畸形问题。

5.术后感染:介入手术属于侵入性操作,术后如果发生感染,炎症因子会侵袭血管壁,使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从而引发脑出血。术后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一旦发现感染迹象,如发热、白细胞升高等,应及时进行血培养等检查,明确感染源,并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术后患者应保持安静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同时家属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饮食方面要注意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用力排便导致血压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