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缺血性心脑血管病药物的作用是什么

2025.09.30 16:08

缺血性心脑血管病药物主要用于改善血液供应、预防血栓形成、减轻症状及延缓疾病进展。这类药物通过不同机制作用于血管、血液成分或心脏功能,以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事件的风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核心问题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引发组织缺血缺氧。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通过调节血脂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硬化进展;硝酸酯类药物扩张血管,缓解心绞痛症状;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则通过调节心率、血压及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脏供血。对于急性缺血事件,溶栓药物可快速溶解血栓恢复血流,但需严格把握时间窗。部分新型抗凝药物靶向特定凝血因子,安全性更高。长期用药需结合患者个体风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综合管理。

使用此类药物需警惕出血风险,尤其联合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时。定期监测肝功能、肌酸激酶及出血倾向,避免突然停药诱发反弹。部分药物存在相互作用,如他汀类与某些抗生素联用可能增加副作用。患者出现呕血、黑便或剧烈头痛需立即就医。饮食中避免过量维生素K摄入影响抗凝效果,术后或创伤期用药需评估获益风险比。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不可自行更换药物或增减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