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肠炎是怎么造成的

2025.01.09 20:04

肠炎主要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饮食因素、药物副作用、自身免疫问题造成。具体分析如下:

1.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肠炎常见原因之一。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有害菌进入肠道后,会在肠道内大量繁殖。这些细菌可释放毒素,破坏肠道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肠道黏膜是肠道的第一道防线,受损后会引起肠道炎症反应,导致腹痛、腹泻等症状。同时,细菌感染还可能影响肠道正常的菌群平衡,进一步加重肠道功能紊乱。

2.病毒感染:病毒感染也容易引发肠炎。例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病毒入侵肠道细胞后,会利用肠道细胞的营养物质进行自我复制。在这个过程中,肠道细胞会受到损害,从而引发肠道的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表现为肠道黏膜的充血、水肿,进而出现腹泻、呕吐、发热等肠炎症状。而且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容易在人群中传播。

3.饮食因素:不良的饮食是肠炎的重要诱因。长期食用不洁食物,其中可能含有大量的细菌、寄生虫卵等有害物质,进入肠道后会引发炎症。过度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会对肠道黏膜产生刺激,使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受损。另外,暴饮暴食会加重肠道的消化负担,导致肠道蠕动功能紊乱,食物不能正常消化吸收,在肠道内发酵、腐败,滋生细菌,最终引发肠炎。

4.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肠炎。例如抗生素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破坏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正常情况下,肠道内有益菌和有害菌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抗生素在杀灭有害菌的同时,也可能误杀有益菌。有益菌数量减少后,有害菌就会趁机大量繁殖,从而引发肠道炎症。还有一些非甾体抗炎药,可能直接刺激肠道黏膜,导致黏膜损伤,进而引发肠炎。

5.自身免疫问题: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累及肠道,导致肠炎。当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时,免疫系统会错误地将肠道组织识别为外来的有害物质,并发起攻击。这种自身免疫反应会导致肠道黏膜持续受到炎症细胞的浸润,造成肠道黏膜的损伤和炎症。例如溃疡性结肠炎,就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肠炎,患者的肠道黏膜会出现溃疡、出血等症状,并且病情容易反复发作。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饮食方面尽量选择新鲜、干净的食物,避免食用变质食物。如果需要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密切关注肠道反应。同时,增强自身免疫力有助于预防肠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