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兮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呼吸内科

下呼吸道感染是指什么部位

2025.04.01 08:51

下呼吸道感染是指气管、支气管、肺部、细支气管、肺泡等部位的感染,具体分析如下:

1.气管:气管是连接喉部与支气管的管道,下呼吸道感染可能涉及气管黏膜的炎症。气管感染常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症状包括咳嗽、胸痛和呼吸困难。严重时可能导致气管狭窄或阻塞,影响正常呼吸功能。气管感染的治疗通常包括抗感染药物和对症治疗,必要时需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以维持通气。

2.支气管:支气管是气管分支后的管道,负责将空气输送到肺部。支气管感染常见于支气管炎,表现为咳嗽、咳痰和喘息。慢性支气管炎可能由长期吸烟或环境污染引起,急性支气管炎多由病毒感染导致。治疗包括抗感染、祛痰和支气管扩张剂,严重时需氧疗或机械通气。

3.肺部:肺部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肺部感染即肺炎,可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胸痛和呼吸困难。肺炎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重症患者需住院治疗,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

4.细支气管:细支气管是支气管的进一步分支,负责将空气输送到肺泡。细支气管感染常见于婴幼儿,如细支气管炎,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症状包括喘息、呼吸急促和咳嗽。治疗以支持疗法为主,包括氧疗、补液和雾化吸入,严重时需住院治疗。

5.肺泡:肺泡是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最小单位,肺泡感染可导致肺泡炎或肺炎。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和肺部湿啰音。肺泡感染可由吸入有害物质或感染病原体引起。治疗包括抗感染药物、氧疗和呼吸支持,严重时需机械通气或体外膜肺氧合。

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需根据具体部位和病原体进行针对性处理,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避免接触感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