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如何预防女性在分娩时出现急产现象

2025.09.29 12:03

预防急产需从孕期管理、合理运动、心理调节、营养补充、产前检查等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如下:

1.孕期管理:定期监测孕期健康状况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孕晚期需避免过度劳累或长时间站立,保持规律作息可减少子宫异常收缩风险。出现宫缩频繁或见红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宫颈条件评估分娩时机,必要时采取干预措施延缓产程进展。

2.合理运动:适度活动能增强盆底肌力量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建议选择散步、孕妇瑜伽等低强度项目,每天控制在30分钟内。运动时注意补充水分,出现腹痛或阴道流血需立即停止。孕晚期运动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诱发宫缩。

3.心理调节:焦虑情绪会刺激体内激素分泌加速产程。通过呼吸训练、音乐放松等方式保持情绪稳定,参加分娩预演课程熟悉流程可减少紧张感。家属应给予充分支持,避免在孕晚期施加精神压力。

4.营养补充:均衡饮食对维持子宫正常功能至关重要。钙镁元素缺乏可能引起肌肉痉挛性收缩,需适量摄入乳制品、绿叶蔬菜。避免过量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孕晚期减少高糖饮食以防血糖波动诱发宫缩。

5.产前检查:孕36周后需增加产检频率,重点监测胎位与骨盆条件。超声检查能评估胎儿大小,骨盆测量数据可预判分娩难度。发现胎儿过大或骨盆狭窄等高风险因素时,医生会建议提前住院待产。

分娩过程存在个体差异,出现规律宫缩或破水需立即就医。避免自行服用药物或采用民间偏方干预产程,严格遵医嘱处理突发状况。医疗机构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分娩方案,最大限度保障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