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得了乙肝就该被歧视吗

2025.08.20 16:10

得了乙肝不应被歧视。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许多人在感染后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甚至可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生活多年。歧视感染者不仅不公正,也缺乏科学依据。

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感染者并不具备传染性,尤其是在病毒载量低或处于慢性携带状态时。社会上对乙肝的误解和偏见,通常源于对疾病的无知和对传播途径的错误认知。许多人认为乙肝是一种可怕的疾病,因而对感染者产生了恐惧和排斥。这种歧视不仅影响了感染者的心理健康,也使得他们在生活、工作和社交中面临诸多困难。感染者可能因此感到孤立无援,甚至影响到其治疗的积极性和生活质量。

在面对乙肝感染者时,社会应当采取更为包容和理解的态度。教育和宣传是消除歧视的重要手段,通过普及乙肝的知识,帮助公众了解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对感染者的误解。同时,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也应当为感染者提供支持与帮助,鼓励他们积极接受治疗,维护自身健康。感染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得到来自家庭、朋友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对疾病带来的挑战。对于感染者而言,保持积极的心态,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检查和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对他人的传染风险。

乙肝感染者不应受到歧视,社会应当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这一疾病。通过教育和宣传,消除对乙肝的误解,营造一个包容的环境,使得每一个感染者都能在尊重和理解中生活,积极面对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