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抑制胃酸的中药有哪些

2025.01.31 11:54

海螵蛸、瓦楞子、浙贝母、黄连、吴茱萸可抑制胃酸。具体分析如下:

1.海螵蛸:海螵蛸味咸、涩,性温。具有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止痛等功效。其制酸止痛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中和胃酸来实现的。海螵蛸中含有的碳酸钙等成分,可以与胃酸发生反应,从而降低胃酸的浓度,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对于胃酸过多引起的胃脘疼痛、嗳气、反酸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2.瓦楞子:瓦楞子味咸,性平。有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之功。瓦楞子制酸主要是因为其含有碳酸钙、磷酸钙等成分,这些成分能够与胃酸中的氢离子结合,起到中和胃酸的效果。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胃脘疼痛等病症,有助于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的过度侵蚀。

3.浙贝母:浙贝母味苦,性寒。不仅有清热化痰止咳的作用,还具有一定的制酸功效。浙贝母制酸的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胃部的生理功能有关,可以改善胃部的内环境,减少胃酸的分泌,从而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不适症状,如烧心、反酸等,常与其他药物配伍用于胃病的治疗。

4.黄连:黄连味苦,性寒。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其对胃酸的抑制作用与清热泻火功能相关。黄连可通过调节胃部的神经内分泌功能,抑制胃酸分泌细胞的活性,从而减少胃酸的分泌量。对于胃热炽盛引起的胃酸过多、胃脘灼痛等症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常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以增强疗效。

5.吴茱萸:吴茱萸味辛、苦,性热。虽然吴茱萸性热,但与黄连等药物配伍时,可起到抑制胃酸的作用。吴茱萸主要是通过调节胃肠的蠕动功能和神经调节机制,来影响胃酸的分泌。可以改善胃部的气血运行和神经调节,从而达到抑制胃酸分泌、缓解胃部不适的目的,常用于寒热错杂型的胃病治疗。

在使用这些中药抑制胃酸时,要根据个体的体质、病情的具体情况合理配伍使用,并且要遵循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如果有严重的胃部疾病,如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等,不能单纯依靠中药治疗,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