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尿急尿分岔是怎么回事

2024.10.21 14:12

尿急、尿分叉可能是由前列腺疾病、尿道狭窄、泌尿系统感染、膀胱功能异常、生理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的。具体分析如下:

1.前列腺疾病: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炎时,前列腺体积增大,会压迫尿道,导致尿道变窄,从而出现尿急、尿分叉的症状。前列腺增生多见于老年男性,与性激素平衡失调有关。前列腺炎可由细菌感染、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引发。患者可能伴有尿频、尿痛、会阴部不适等症状。日常生活中要避免久坐、酗酒、憋尿等不良习惯,保持规律的性生活。

2.尿道狭窄:尿道损伤、尿道结石、尿道肿瘤等都可能造成尿道狭窄。尿道黏膜受损后,在愈合过程中可能形成瘢痕组织,使尿道管径变小。结石或肿瘤直接占据尿道空间,阻碍尿液正常排出。患者可能有排尿困难、尿流变细等表现。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如尿道扩张术、去除结石或肿瘤等。

3.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炎、尿道炎等泌尿系统感染,炎症刺激尿道黏膜和膀胱黏膜,引起黏膜充血、水肿,影响尿液的正常排出,导致尿急、尿分叉。细菌感染是常见原因,如大肠杆菌等。患者常有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要注意个人卫生,多喝水,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4.膀胱功能异常:膀胱过度活动症、神经源性膀胱等疾病会影响膀胱的正常功能。膀胱过度活动症可能与膀胱逼尿肌不稳定有关,神经源性膀胱则是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影响膀胱的神经支配。患者除了尿急、尿分叉外,还可能有尿失禁、排尿困难等情况。可通过膀胱功能训练、药物治疗等改善症状。

5.生理结构异常:先天性尿道瓣膜、尿道口囊肿等生理结构异常,会改变尿液的流出通道,造成尿急、尿分叉。先天性尿道瓣膜多见于男性儿童,尿道口囊肿可在尿道口处形成肿物,阻碍尿液排出。一般需要手术治疗来纠正结构异常。

如果出现尿急、尿分叉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尿常规、泌尿系统超声等,以明确病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不要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