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脚踝肿了怎么办

2025.07.23 08:37

脚踝肿了可以采取休息减少活动、冰敷消肿止痛、加压包扎减轻肿胀、抬高患肢促进回流、药物缓解疼痛和炎症。具体分析如下:

1.休息减少活动:脚踝肿胀后应立即停止运动或行走,避免加重损伤。长时间活动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加重肿胀和疼痛。静卧或坐姿时保持脚踝不动,有助于损伤组织修复。一般建议至少休息24至48小时,严重时需更长时间。

2.冰敷消肿止痛:冰敷能收缩血管,减少内出血和肿胀。用毛巾包裹冰块或冰袋,每次敷15至20分钟,间隔1至2小时重复。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伤后48小时内冰敷效果最佳,超过时间可改用热敷。

3.加压包扎减轻肿胀:弹性绷带适度包扎脚踝,从远端向近端缠绕,压力均匀。包扎过紧可能阻碍血液循环,需检查脚趾颜色和感觉。夜间可松开绷带,避免长时间压迫。加压能减少组织液渗出,加速消肿。

4.抬高患肢促进回流:将脚踝垫高至超过心脏水平,利用重力帮助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平躺时用枕头或垫子支撑脚部,每天多次抬高,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长时间保持抬高姿势效果更明显,尤其适合夜间休息时。

5.药物缓解疼痛和炎症:非甾体抗炎药可减轻疼痛和肿胀,需按说明书或医嘱服用。外用药膏或喷雾也可局部镇痛消炎。避免长期使用药物,症状缓解后应停药。如有胃肠道不适或过敏反应,立即停用并就医。

肿胀持续超过三天或伴有剧烈疼痛、皮肤发紫、关节变形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按摩或热敷急性期损伤,防止加重出血。康复期间逐步恢复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饮食宜清淡,减少盐分摄入以防水肿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