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皮肤性病科

过敏反应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2025.03.18 09:24

过敏反应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是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在面对突发过敏事件时必须熟练掌握的重要操作规范。过敏反应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需要迅速识别和及时处理,以确保患者安全。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能够有效降低过敏反应带来的风险,提高救治成功率。

在过敏反应的应急预案中,首先需要明确过敏反应的识别标准。过敏反应的典型症状包括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喉头水肿、低血压等,严重时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处理流程包括迅速评估患者病情,确保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吸氧或气管插管。同时,立即给予肾上腺素肌肉注射,这是治疗严重过敏反应的首选药物。根据患者情况,还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在整个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实施过敏反应应急预案时,需注意多个关键环节。首先,医护人员应具备快速识别过敏反应的能力,避免延误救治时机。其次,肾上腺素的使用剂量和途径需严格按照指南执行,过量或不足均可能影响治疗效果。过敏反应的处理需要团队协作,医护人员之间应保持高效沟通,确保每个步骤准确无误。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应提前了解其过敏原,并在治疗过程中避免接触。过敏反应处理后,患者需留院观察至少4-6小时,以防症状复发。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过敏反应应急演练,提升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实际操作中能够迅速、准确地应对突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