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寄生虫病会引起贫血吗

2025.08.21 17:54

寄生虫病确实会引起贫血。这种情况常见于一些特定的寄生虫感染,尤其是那些影响血液或消耗营养物质的寄生虫。感染后,寄生虫会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宿主的血液生成和红细胞的数量,从而导致贫血的发生。

寄生虫感染引起贫血的机制主要包括营养物质的消耗、红细胞的破坏以及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例如,钩虫和蛲虫等寄生虫会通过吸血或消耗宿主的营养成分,导致铁和其他重要元素的缺乏,从而影响红细胞的生成。某些寄生虫如疟原虫会直接侵害红细胞,导致其破裂,进一步加重贫血的程度。感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也可能导致骨髓功能受损,影响正常的血液生成。长期的寄生虫感染不仅会导致贫血,还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如免疫力下降、营养不良等。及时识别和治疗寄生虫病是预防和改善贫血的重要措施。

在面对寄生虫病引起的贫血时,需注意一些关键事项。首先,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在高风险地区,能够有效预防寄生虫感染。其次,饮食方面要注意摄入足够的营养,特别是富含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以支持血液的正常生成。若出现贫血症状,如乏力、面色苍白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确认是否存在寄生虫感染。治疗时,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的寄生虫类型选择合适的抗寄生虫药物,同时补充必要的营养素以促进恢复。了解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保障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