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为什么排便会有血

2025.01.21 13:54

排便有血可能是痔疮、肛裂、肠道炎症、肠道肿瘤、消化道溃疡等原因导致的。具体分析如下:

1.痔疮:痔疮是引起便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当内痔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痔核黏膜会因摩擦、压力等因素破裂出血。这种出血通常在排便时发生,血液多为鲜红色,可能附着在粪便表面,也可能在便后呈点滴状或喷射状出血。一般不伴有疼痛,但若内痔脱出发生嵌顿,则可能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

2.肛裂:肛裂患者排便时也会出现便血情况。肛裂是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形成的小溃疡,在排便过程中,干结的粪便会撑开裂口,导致出血。便血颜色鲜红,同时伴有剧烈疼痛,疼痛具有典型的周期性,即排便时疼痛,便后数分钟缓解,随后又因肛门括约肌收缩痉挛再次疼痛,可持续数小时。

3.肠道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肠道炎症性疾病可导致便血。炎症会使肠道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进而引起出血。便血的颜色多为暗红色或脓血便,常伴有腹痛、腹泻、黏液便等症状。不同类型的肠道炎症,其腹痛、腹泻的特点有所差异,例如溃疡性结肠炎多为黏液脓血便,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隐痛;克罗恩病的腹痛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腹泻一般无脓血。

4.肠道肿瘤:肠道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都可能引起便血。肿瘤组织生长迅速,血运丰富,表面容易破溃出血。便血颜色多为暗红色或果酱色,有时还会混有黏液。同时,患者可能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与腹泻交替、大便变细等,还可能出现腹痛、腹部肿块、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

5.消化道溃疡: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如果溃疡侵犯到血管,就会引起出血。血液经过肠道消化后,随粪便排出,便血颜色多为黑色柏油样便。患者通常伴有上腹部疼痛,疼痛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胃溃疡多在进食后疼痛,十二指肠溃疡多在空腹时疼痛,还可能伴有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

便血可能是多种疾病的信号,如果发现排便有血,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肛门指诊、肠镜检查等,以便明确病因,尽早治疗。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久站,减少对肛门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