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小肠下垂是怎么引起的

2025.02.23 12:28

小肠下垂主要由先天性发育不良、腹壁肌肉薄弱、腹内压力增高、手术创伤、年老体弱等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先天性发育不良:先天性的腹壁肌肉发育不全或者缺损,使得腹壁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力来固定小肠的位置,从而容易导致小肠下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若受到某些因素影响,如遗传因素、母体孕期不良环境暴露等,可能会造成腹壁肌肉形成异常。对于这种情况,在幼儿时期若发现有相关症状,可能需要通过手术修复腹壁的缺损或加强腹壁肌肉的支撑能力。

2.腹壁肌肉薄弱:长期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等因素可能导致腹壁肌肉薄弱。腹壁肌肉是维持腹腔内器官正常位置的重要结构,当肌肉力量不足时,小肠就容易突破薄弱的肌肉层而发生下垂。例如一些长期卧床、身体消瘦的人群,腹壁肌肉逐渐萎缩,对腹腔脏器的承托能力下降。日常生活中,应适当增加体育锻炼,改善营养状况,以增强腹壁肌肉力量。

3.腹内压力增高:长期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都可能引起腹内压力增高。过高的腹压会持续对腹腔内的器官产生向下的推力,久而久之,小肠就容易被推挤而发生下垂。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频繁剧烈的咳嗽会使腹压急剧升高。针对引起腹压增高的原发病进行治疗是关键,如改善便秘情况、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等。

4.手术创伤:腹部手术可能会对腹壁肌肉、筋膜等组织造成损伤,破坏了原有的结构完整性,从而影响其对小肠的固定和支撑作用。术后如果恢复不佳,就可能导致小肠下垂。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应尽量减少对腹壁组织的损伤,术后患者要遵循医嘱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促进伤口愈合和腹壁功能恢复。

5.年老体弱: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腹壁肌肉松弛,韧带弹性降低,使得小肠更容易出现下垂现象。老年人身体的生理变化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平时要注意保持适度的活动,避免过度劳累,以减缓身体机能衰退的速度。

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长时间的重体力劳动或者剧烈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等,积极预防可能引起腹内压增高的疾病,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