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小儿肠套叠大便的特点是什么

2025.09.10 17:09

小儿肠套叠时,大便通常呈现果酱样或血性黏液便,这是典型特征之一。肠套叠导致肠管缺血、坏死,血液与肠黏液混合后排出,形成暗红色或果冻状大便。早期可能仅表现为黄色稀便,但随着病情进展,血便逐渐明显,需高度警惕。

肠套叠患儿的大便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初期可能伴随腹痛、呕吐,大便次数减少或便秘;后期因肠壁血管受压破裂,血液渗入肠腔,排出果酱样便。部分患儿大便中可见少量鲜红色血液,提示出血位置较低。若未及时治疗,肠坏死风险增加,大便可能转为暗红色或黑色,伴有腥臭味。患儿常出现阵发性哭闹、面色苍白、拒食等表现,需结合整体症状判断。

发现疑似肠套叠大便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或空气灌肠可明确诊断,部分病例需急诊手术。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腹痛频率及大便性状变化,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或灌肠。肠套叠多发于婴幼儿,尤其是4-10个月龄,喂养不当、病毒感染等可能是诱因,平时需注意饮食卫生与规律。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降低肠切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