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子宫脱垂要怎么办

2025.10.14 15:12

子宫脱垂可通过盆底肌锻炼增强支撑力、使用子宫托缓解症状、手术治疗修复结构、中药调理改善气血、调整生活习惯减少腹压。具体分析如下:

1.盆底肌锻炼增强支撑力:通过凯格尔运动等针对性训练,可强化盆底肌肉群张力,延缓脱垂进展。每日坚持收缩肛门及阴道肌肉,每次持续5秒后放松,重复10次为一组,每日3组。长期锻炼能提升肌肉承托力,但需避免过度用力导致疲劳。

2.使用子宫托缓解症状:子宫托为硅胶或塑料制成的环形支撑装置,放置于阴道内可暂时复位子宫,减轻下坠感。需由医生根据脱垂程度选择型号,定期消毒更换。适用于不宜手术或妊娠期患者,但长期使用可能引发黏膜刺激。

3.手术治疗修复结构:重度脱垂或保守治疗无效时,可选择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子宫悬吊术等。手术通过缝合松弛组织或植入生物网片加固盆底,术后需避免咳嗽、提重物等增加腹压行为。存在感染或出血风险,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4.中药调理改善气血:气虚下陷型可服用补中益气汤,肾虚者选用大补元煎,配合针灸刺激关元、足三里等穴位。中药需辨证施治,疗程通常3个月以上,可缓解乏力、腰酸症状,但无法逆转已松弛的解剖结构。

5.调整生活习惯减少腹压:避免长期站立或负重劳动,控制慢性咳嗽、便秘。如厕时采用蹲位减轻用力,睡眠时垫高臀部。肥胖者需减重,产后女性延迟剧烈运动。日常可穿宽松衣物,减少盆底压力累积。

出现子宫脱垂需及时就医评估程度,避免自行处理加重损伤。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分泌物、疼痛变化,术后定期复查盆底功能。哺乳期及更年期女性更需关注激素水平对组织弹性的影响,必要时联合多学科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