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婴儿大便有血丝有黏液怎么回事

2024.12.03 11:23

婴儿大便有血丝有黏液可能是食物过敏、肠道感染、肛裂、肠套叠、肠道息肉等原因导致的。具体分析如下:

1.食物过敏:如果婴儿对牛奶蛋白、母乳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可能会引起肠道黏膜损伤,导致大便有血丝和黏液。过敏反应会使肠道黏膜通透性增加,血管通透性也增加,从而出现血丝,同时肠道黏膜在过敏刺激下分泌黏液增多。母乳喂养的妈妈应排查自身饮食,避免食用易过敏食物,如牛奶、鸡蛋、海鲜等。如果是配方奶喂养,可以考虑更换为深度水解或氨基酸配方奶粉。

2.肠道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肠道后,会引发炎症反应。炎症刺激肠道黏膜,使黏膜受损出血,同时刺激肠道腺体分泌更多黏液。例如细菌性痢疾,志贺氏菌侵袭肠道黏膜,引起溃疡和脓血便。如果是细菌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对于病毒感染,通常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止泻、调节肠道菌群等。

3.肛裂:婴儿大便干结、排便困难时,可能会撑破肛门周围的皮肤,导致肛裂。肛裂时,大便表面会带有少量鲜血丝,有时也会伴有黏液。是因为裂口处会有渗出液,与大便混合。要调整婴儿的饮食结构,增加水分和膳食纤维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可以适当按摩腹部,促进肠道蠕动。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保持局部清洁。

4.肠套叠: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会导致肠黏膜缺血、坏死,引起出血,同时肠道受到刺激分泌黏液。肠套叠的婴儿通常会有阵发性哭闹、呕吐、腹部包块等症状。一旦怀疑肠套叠,需要及时就医,通过空气灌肠或手术等方法进行复位。

5.肠道息肉:肠道息肉可能会导致肠道黏膜破损出血,息肉本身也可能刺激肠道分泌黏液。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如果长期存在大便有血丝和黏液的情况,且排除了其他常见原因,需要考虑肠道息肉的可能。通常需要通过肠镜等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进行手术切除息肉。

在发现婴儿大便有血丝和黏液时,家长不要惊慌,要仔细观察婴儿的其他症状,如精神状态、食欲、体温等。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严重腹痛、高热、精神萎靡等,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要注意保持婴儿肛周清洁,避免感染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