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瓣膜疾病应该怎么治

2025.01.03 15:25

瓣膜疾病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定期随访、介入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治疗:针对瓣膜疾病的不同类型和程度,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以减轻症状、控制心衰、降低血压和预防并发症。药物治疗适用于病情较轻或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

2.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瓣膜病变,如瓣膜狭窄或反流,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包括瓣膜修复和瓣膜置换两种方式。瓣膜修复适用于瓣膜病变较轻的患者,瓣膜置换则适用于瓣膜病变较重或瓣膜修复失败的患者。

3.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低盐饮食、控制体重等。同时,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4.定期随访:瓣膜疾病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随访内容包括心脏彩超、心电图、血压、心率等检查,以及药物调整。

5.介入治疗: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瓣膜介入治疗逐渐成为瓣膜疾病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介入治疗包括经导管瓣膜修复和经导管瓣膜置换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等优点,适用于部分高龄、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

瓣膜疾病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综合选择。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密切配合医生,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定期随访,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面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