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冠状动脉造影的副作用是什么

2025.03.07 20:05

冠状动脉造影的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出血或血肿、心律失常、肾功能损害、血管损伤,具体分析如下:

1.过敏反应:冠状动脉造影中使用的造影剂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过敏性休克。过敏反应的发生与个体体质有关,部分人群对造影剂中的碘成分敏感。术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必要时进行过敏试验。对于高危人群,可选用低渗或等渗造影剂,并做好急救准备。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检查,给予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等治疗,严重者需进行心肺复苏。

2.出血或血肿:冠状动脉造影需要通过穿刺动脉进行,穿刺部位可能出现出血或血肿。这与穿刺技术、患者凝血功能、术后压迫止血是否充分等因素有关。常见穿刺部位为桡动脉或股动脉,桡动脉穿刺出血风险较低,但技术要求较高。术后应密切观察穿刺部位,保持压迫止血至少15分钟,必要时使用止血装置。出现血肿时可进行局部冷敷,严重血肿需外科处理。预防措施包括术前评估凝血功能,术后严格卧床休息。

3.心律失常: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导管刺激心脏或造影剂注入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常见类型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严重者可出现心室颤动。这与患者基础心脏状况、导管操作技巧有关。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心功能,术中密切监测心电图变化。一旦发生心律失常,应立即调整导管位置,必要时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电复律。对于高危患者,可预防性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并做好除颤准备。

4.肾功能损害:造影剂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尤其是原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这与造影剂的剂量、渗透压、患者基础肾功能有关。表现为血清肌酐升高,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肾衰竭。术前应评估肾功能,对于高危患者可选用等渗造影剂,并控制造影剂用量。术后应密切监测肾功能指标,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必要时可进行水化治疗或血液透析。预防措施包括术前停用肾毒性药物,术后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

5.血管损伤: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导管可能损伤血管内膜,导致血管痉挛、夹层或穿孔。这与血管解剖变异、导管操作技巧有关。表现为胸痛、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出现心包填塞。术中应轻柔操作,避免暴力推送导管。一旦发生血管损伤,应立即停止操作,根据损伤程度采取相应措施,如球囊压迫、支架植入或外科手术。预防措施包括术前详细评估血管解剖,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症状和生命体征。

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其临床应用广泛。虽然存在一定风险,但通过严格掌握适应症、规范操作流程、做好术前评估和术后护理,可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于高危患者,可考虑采用无创检查替代或先行风险评估。医疗团队应具备处理各种并发症的能力,确保患者安全。随着技术进步和新型造影剂的应用,冠状动脉造影的安全性将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