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房性早搏是怎么造成的

2024.10.12 11:00

房性早搏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包括生理因素、心脏疾病、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神经功能失调等。具体分析如下:

1.生理因素:在情绪激动、紧张、焦虑、疲劳、饮酒、吸烟、喝浓茶或咖啡等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房性早搏。是因为这些因素会导致神经兴奋性增加,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例如,长期的精神压力会使交感神经持续兴奋,从而对心脏的电活动产生干扰,引发房性早搏。

2.心脏疾病: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时,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容易导致房性早搏。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例,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会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导致心律失常,包括房性早搏。

3.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洋地黄类药物、拟交感神经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可能会诱发房性早搏。比如,洋地黄类药物在治疗心力衰竭时,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

4.电解质紊乱:低血钾、低血镁等电解质紊乱会影响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传导性,从而引发房性早搏。当体内钾离子浓度过低时,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减小,兴奋性增高,容易出现心律失常。

5.神经功能失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尤其是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时,也可能导致房性早搏。这种情况常见于更年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影响了自主神经的平衡。

房性早搏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频繁发作或伴有明显症状的房性早搏,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保持心情舒畅等,有助于减少房性早搏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