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肠道出血跟什么有关

2025.01.04 17:42

肠道出血与肠道炎症、肠道肿瘤、血管病变、机械性损伤、全身性疾病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肠道炎症:肠道炎症是肠道出血常见原因之一。如溃疡性结肠炎,炎症会导致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进而引起出血。在炎症刺激下,肠黏膜的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渗出。另外,克罗恩病也会使肠道出现慢性炎性反应,累及肠壁全层,形成纵行溃疡等病变,容易损伤血管造成出血。

2.肠道肿瘤:肠道肿瘤可引发肠道出血。良性肿瘤如腺瘤,当其生长到一定程度时,表面黏膜可能因血运供应不足而发生破溃出血。恶性肿瘤如结肠癌,肿瘤细胞会侵犯肠道血管,使血管破裂出血。同时,肿瘤组织自身也比较脆弱,容易出现坏死、脱落,从而导致出血。

3.血管病变:血管病变与肠道出血关系密切。例如肠系膜血管栓塞,会使肠道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肠黏膜缺血、坏死,血管破裂出血。还有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的肠道黏膜毛细血管扩张、脆弱,容易破裂出血。

4.机械性损伤:机械性损伤能导致肠道出血。如肠道异物划伤肠道黏膜或肠壁,在一些意外事故中,腹部受到外力撞击,可能使肠道破裂出血。另外,医源性损伤也较为常见,比如肠镜检查时操作不当可能损伤肠道黏膜血管。

5.全身性疾病:全身性疾病可累及肠道引起出血。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障碍,肠道黏膜容易出血且不易止血。白血病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血小板生成减少,同时白血病细胞浸润肠道,也会导致肠道出血。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规律饮食,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风险。如果出现肠道出血症状,如黑便、便血等,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诊断,以便尽早明确病因并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