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细胞减少可由感染、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骨髓异常、脾功能亢进等原因导致。具体分析如下:
1.感染:感染是导致粒细胞减少常见的原因之一。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病毒入侵人体后,可能会干扰骨髓中粒细胞的生成,或者使粒细胞在周围血液中的存活时间缩短。细菌感染如伤寒杆菌感染,细菌产生的毒素可能对骨髓造血细胞有抑制作用,影响粒细胞的增殖。另外,严重的感染还可能引起粒细胞的过度消耗。
2.药物:许多药物都可能引起粒细胞减少。例如化疗药物,像环磷酰胺等,这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骨髓细胞的增殖来发挥抗癌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粒细胞的生成。还有抗生素类药物,如氯霉素,可以直接损伤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抑制粒细胞的生成,而且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不可逆的。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也可能通过免疫介导等机制导致粒细胞减少。
3.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异常的免疫反应。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会错误的攻击自身组织,骨髓中的粒细胞前体细胞也可能成为被攻击的对象,从而影响粒细胞的正常生成。类风湿关节炎也可能存在类似的免疫异常机制,导致骨髓微环境发生改变,不利于粒细胞的产生和发育。
4.骨髓异常:骨髓是粒细胞生成的场所,当骨髓出现异常时会影响粒细胞的数量。再生障碍性贫血时,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导致全血细胞减少,其中就包括粒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骨髓中的细胞发育异常,粒细胞的生成也会出现障碍,表现为粒细胞减少,同时还可能伴有形态和功能的异常。
5.脾功能亢进:脾脏具有过滤和清除血细胞的功能。当脾功能亢进时,脾脏会过度破坏血细胞,包括粒细胞。例如肝硬化患者,由于门静脉高压等原因导致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大量的粒细胞在脾脏中被破坏,从而使外周血中的粒细胞数量减少。
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接触可能导致粒细胞减少的危险因素,如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预防感染等。如果发现粒细胞减少,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明确病因,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相关推荐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可能是细菌感染引起炎症所致。因为中性粒细胞主要工作是负责吞...
2021-08-16 20:06:41 420次点击
粒细胞偏低是什么意思
粒细胞偏低是指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数量比正常范围低。粒细胞偏低包括中性粒细胞偏低、...
2021-09-02 19:40:42 391次点击
白细胞减少是白血病吗
白细胞减少并不一定是白血病,可能导致白细胞少的原因是有很多的,比如白细胞的生成障...
2020-01-02 15:29:34 336次点击
白细胞减少是什么原因
白细胞减少的原因,首先是生成的减少,第二是破坏增多,第三是分布的异常。生成的减少...
2020-01-16 14:22:51 444次点击
中性粒细胞比率偏低的原因
白细胞的分类当中,中性粒细胞是最多的,但是其实中性粒细胞比率的意义,并没有中性粒...
2020-01-16 14:30:50 662次点击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病率是多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临床上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疾病。通常情况下,如果是由于各种原因导...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导致白细胞低的原因是什么
中性粒细胞低于1.5*10^9/L,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导致白...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临床上经常见于血液内科的一种疾病。可以发生于老年人,也可以发生...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怎么引起的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当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细胞,通常在白细胞当中,中性粒细胞可以占到4...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致病原因是什么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往往是指的血常规当中,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低于正常范围的下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