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粒细胞减少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

2024.12.03 11:23

粒细胞减少可由感染、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骨髓异常、脾功能亢进等原因导致。具体分析如下:

1.感染:感染是导致粒细胞减少常见的原因之一。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病毒入侵人体后,可能会干扰骨髓中粒细胞的生成,或者使粒细胞在周围血液中的存活时间缩短。细菌感染如伤寒杆菌感染,细菌产生的毒素可能对骨髓造血细胞有抑制作用,影响粒细胞的增殖。另外,严重的感染还可能引起粒细胞的过度消耗。

2.药物:许多药物都可能引起粒细胞减少。例如化疗药物,像环磷酰胺等,这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骨髓细胞的增殖来发挥抗癌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粒细胞的生成。还有抗生素类药物,如氯霉素,可以直接损伤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抑制粒细胞的生成,而且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不可逆的。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也可能通过免疫介导等机制导致粒细胞减少。

3.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异常的免疫反应。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会错误的攻击自身组织,骨髓中的粒细胞前体细胞也可能成为被攻击的对象,从而影响粒细胞的正常生成。类风湿关节炎也可能存在类似的免疫异常机制,导致骨髓微环境发生改变,不利于粒细胞的产生和发育。

4.骨髓异常:骨髓是粒细胞生成的场所,当骨髓出现异常时会影响粒细胞的数量。再生障碍性贫血时,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导致全血细胞减少,其中就包括粒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骨髓中的细胞发育异常,粒细胞的生成也会出现障碍,表现为粒细胞减少,同时还可能伴有形态和功能的异常。

5.脾功能亢进:脾脏具有过滤和清除血细胞的功能。当脾功能亢进时,脾脏会过度破坏血细胞,包括粒细胞。例如肝硬化患者,由于门静脉高压等原因导致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大量的粒细胞在脾脏中被破坏,从而使外周血中的粒细胞数量减少。

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接触可能导致粒细胞减少的危险因素,如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预防感染等。如果发现粒细胞减少,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明确病因,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