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老年尿失禁病因是什么

2024.10.28 17:48

老年尿失禁的病因主要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膀胱功能障碍、尿道括约肌功能减退、前列腺疾病、药物副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意外、脑肿瘤、帕金森病等会影响神经传导,导致对膀胱的控制能力下降。脑血管意外可能损伤大脑中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使得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协调性被破坏。对于这种情况,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针对脑血管意外进行康复治疗,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2.膀胱功能障碍:随着年龄增长,膀胱肌肉可能变得松弛,膀胱容量减小,弹性降低。另外,膀胱过度活动症也较为常见,膀胱逼尿肌会不自主收缩。例如老年人膀胱黏膜下神经末梢减少,感觉功能减退,容易引起膀胱功能异常。在治疗方面,可通过盆底肌训练来增强膀胱的控制能力,严重时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

3.尿道括约肌功能减退: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道黏膜萎缩,尿道括约肌松弛。男性则可能由于前列腺手术等原因损伤尿道括约肌。这会导致尿道闭合能力下降,从而引起尿失禁。对于女性可适当补充雌激素改善尿道黏膜状况,男性则要根据具体手术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4.前列腺疾病: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癌等疾病较为常见。前列腺增生会压迫尿道,导致尿路梗阻,膀胱内压力升高,尿液容易溢出。前列腺癌可能侵犯周围组织,影响排尿功能。对于前列腺增生可根据病情轻重选择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前列腺癌则需要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

5.药物副作用:一些药物如利尿剂、抗胆碱能药物、镇静催眠药等可能引起尿失禁。利尿剂会增加尿液生成,当膀胱不能及时适应尿量增加时就可能发生失禁。抗胆碱能药物可能影响膀胱逼尿肌的正常功能。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评估其必要性,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老年尿失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诊断和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以便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