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质量减少了怎么办

2025.07.23 08:37

骨质量减少可通过增加钙质摄入、适度进行负重运动、保证充足日照、避免吸烟饮酒、定期监测骨密度改善。具体分析如下:

1.增加钙质摄入:日常饮食中多选择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等,必要时在指导下补充钙剂。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充足摄入有助于维持骨密度,减少骨质流失风险。

2.适度进行负重运动:步行、慢跑、太极拳等运动能刺激骨骼生长,增强肌肉力量,从而减缓骨量下降。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分钟为宜,避免过度运动造成损伤。

3.保证充足日照:每天晒太阳15-30分钟,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帮助钙质吸收。日照不足时可通过食物或补充剂获取维生素D,但需注意避免暴晒。

4.避免吸烟饮酒: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抑制骨细胞活性,酒精则干扰钙吸收,长期吸烟饮酒会加速骨质流失。戒除不良习惯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5.定期监测骨密度:通过骨密度检查及时了解骨质变化情况,便于调整干预措施。建议高风险人群每年检查一次,普通人群根据年龄和健康状况定期筛查。

改善骨质量需长期坚持,不可急于求成。饮食与运动需结合个人体质,避免盲目补充或过度锻炼。出现明显骨痛或骨折倾向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