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律不齐为什么会引起心力衰竭

2024.10.12 11:00

心律不齐引发心力衰竭的原因主要包括心率过快或过慢、心室收缩不协调、心脏负荷增加、心肌缺血以及电生理紊乱。具体分析如下:

1.心率过快或过慢:心率过快心动过速或过慢心动过缓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受限,进而影响全身血液循环。心率过快时,心脏舒张期缩短,心室充盈不足,泵血量减少;而心率过慢时,心脏泵血频率降低,同样导致泵血量减少。针对这种情况,可通过药物治疗调整心率,恢复正常心律。

2.心室收缩不协调:心室收缩不协调会导致心脏泵血效率降低,如心室早搏、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心室收缩不协调使得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出,从而引起心力衰竭。抗心律失常药物、电生理治疗等方法有助于恢复正常心律,改善心室收缩协调性。

3.心脏负荷增加:长期心律不齐会使心脏负荷增加,如心脏瓣膜病变、高血压等疾病。心脏负荷过重,心肌需承受更大的压力,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最终引发心力衰竭。控制血压、治疗心脏瓣膜病变等可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律失常。

4.心肌缺血:心律不齐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如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心肌缺血会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脏泵血功能受限,进而引发心力衰竭。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手术等方法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有助于缓解心肌缺血,改善心律失常。

5.电生理紊乱:心脏电生理紊乱是心律不齐的常见原因,如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常等。电生理紊乱导致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异常,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引发心力衰竭。植入心脏起搏器、射频消融术等电生理治疗手段可恢复正常心律。

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恢复正常心律,有助于改善心脏泵血功能,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心律失常,对预防心力衰竭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