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甲肝会导致肝功能异常吗

2025.08.20 16:10

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确实会导致肝功能异常。感染后,病毒会在肝脏内复制,导致肝细胞受到损伤,从而引发一系列肝功能指标的变化。这种变化通常表现为转氨酶如ALT和AST水平的升高,反映出肝脏的炎症和损伤程度。大多数情况下,感染者在经历急性期后会逐渐恢复,但部分个体可能会出现更为严重的肝功能问题。

在感染甲型肝炎后,症状可能会在潜伏期后显现,通常包括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等。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和眼睛发黄。这些症状的出现通常伴随着肝功能的异常,体检时可发现肝脏肿大,触诊时可能感到肝脏的压痛。实验室检查中,肝功能指标的异常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依据。虽然大多数感染者在数周至数月内会完全康复,但在少数情况下,特别是免疫功能低下的个体,可能会出现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在预防甲型肝炎方面,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至关重要。饮食方面,应确保食物和饮水的安全,避免食用生水和未煮熟的食物。同时,接种甲型肝炎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尤其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旅行者、医务人员等。感染后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以监测肝脏的恢复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并发症。对于已经感染的人群,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和充足休息,有助于肝脏的恢复和健康。甲型肝炎虽可导致肝功能异常,但通过合理的预防和管理,大多数人能够顺利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