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轮状病毒性肠炎怎样诊断

2025.02.23 12:28

轮状病毒性肠炎可通过临床表现、流行季节、粪便检查、血清学检查、病毒核酸检测诊断。具体分析如下:

1.临床表现:轮状病毒性肠炎多发生于婴幼儿,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腹泻多为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无脓血,每日可达10余次。由于频繁腹泻和呕吐,患儿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通过典型的临床表现可初步怀疑轮状病毒性肠炎。

2.流行季节:轮状病毒性肠炎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秋冬季节,故在流行季节出现上述症状时,应高度怀疑轮状病毒感染的可能。这一季节特点有助于在诊断时进行参考,与其他病因引起的肠炎相鉴别。

3.粪便检查:在粪便常规检查中,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的粪便多为黄色水样便,无红细胞、白细胞或仅有少量白细胞。通过电子显微镜可直接观察到粪便中的轮状病毒颗粒,这是确诊轮状病毒性肠炎的重要依据之一。还可采用免疫电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检测粪便中的轮状病毒抗原,这些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4.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主要检测患者血清中的轮状病毒抗体。在感染轮状病毒后,机体可产生特异性IgM和IgG抗体。IgM抗体在发病早期即可出现,持续时间较短;IgG抗体出现较晚,但持续时间较长。通过检测血清中抗体的滴度变化,可以辅助诊断轮状病毒性肠炎,尤其是对于回顾性诊断有一定意义。

5.病毒核酸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技术检测粪便中的轮状病毒核酸,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这种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轮状病毒的存在,对于早期诊断和疫情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在诊断轮状病毒性肠炎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各项因素,避免单一因素导致的误诊或漏诊。同时,要注意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腹泻相鉴别,如细菌感染性腹泻、寄生虫感染性腹泻等,这些疾病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应及时评估脱水程度并给予相应的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